《陈涉世家》原文及对照翻译
《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陈涉世家》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词句注释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7.若:你,指陈胜。
8.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闾(lǘ)左:指代贫苦人民。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適(zh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23.唱(chàng):通“倡”,倡导。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31.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2.狐鸣:像狐狸的声音鸣叫。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fèn)恚(huì)尉:使尉愤怒。
38.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jiè)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45.受命:听从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
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49.符离:今安徽宿州。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0.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51.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52.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3.乘(shèng):特指配有一定数量兵士的兵车。
54.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55.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6.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
62.荥(xíng)阳: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的军事重镇。
63.楚兵:指楚地的起义军。 为聚:结成一伙。聚,集合在一起。
64.还报:回去向陈胜汇报。
65.视日:占卜日子吉凶的官。
66.春申君: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
67.关:指函谷关。
68.郦山徒:指发配在骊山服劳役的人。郦,今作“骊”。奴产子生,家人奴婢所生的儿子。
69.捕系:逮捕拘禁。
70.柱国:指蔡赐。
71.此生一秦也:这样做又制造出一个像秦一样的敌国来。
72.王王:前一个“王”字是名词,指武臣,后一个“王”字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73.计莫如毋西兵:最好的计策莫过于不向西方(指秦国)出兵。
74.使使:前一个“使”字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字是名词,使者。
(july是几月?july代表7月份,英文缩写为jul,共有31天 ,源自于拉丁文Julius(即朱里斯)。) 75.燕故贵人:过去燕国的贵族。
76.居数月:过了几个月。
77.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
78.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
79.旦暮至:早晚就要到。
80.兵权:指用兵的计谋策略。
81.矫王令:假传陈王的命令。矫,假托。
82.敖仓:秦代在敖山上筑仓储粮,所以叫敖仓,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氓山上。
83.郯(tán):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当时章邯的军队并没有到达那里,不当在郯交战。“郯”当为“郏”。郏,在今河南郏县。
84.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单独。
85.御:驾车的人。
86.谥:古人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隐:有功业未显使人哀伤之意。
87.仓头军:以青巾裹头的军队。
88.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马分尸。徇:这里是示众的意思。
89.首事:指首先起兵反秦。
90.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于将军的军官,这里指他们所率领的军队。
91.鄱(pó)盗:黥布在陈胜起义前曾在鄱阳一带的长江中为盗,故称“鄱盗”。相收:指吕臣与黥布的军队互相联合。
92.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名心。
93.王:称王。凡:总共。
94.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
95.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96.辩数:反复解说。
97.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98.沈(chén)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
99.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
100.发舒:放肆,随便。
101.颛(zhuān):通“专”。妄言,胡说。
102.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顺从的。
103.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
104.其所不善者:指与朱房、胡武关系不好的人。
105.下吏:交给执法官吏。
106.血食:享受祭祀。古时祭祀要宰杀牲畜作祭品,所以叫“血食”。
107.兵革刑法:指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
108.固塞文法:坚固关塞,文饰法律条文。
109.贾生:指贾谊。以下文字引自贾谊的《过秦论》上篇。
110.崤(xiáo)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南。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111.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112.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113.外:对国外。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斗诸侯:使诸侯自相争斗。
114.爱:吝惜。
115.合从: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116.制:统领、统率。
117.亡:丢失,丢掉。镞:箭头。
118.亡:逃亡的军队。北:败北的军队。
119.施:延续。
120.履至尊:登帝位。制:控制。六合:上下四方。
121.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
122.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藩,篱笆。
123.隳(huī)名城:毁坏高大的城墙。
124.销锋镝(dí):销毁兵器。销,熔化金属。锋,兵刃。镝,箭头。
125.华:华山。
126.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何,通“呵”,呵喝。
12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128.瓮(wèng)牖(yǒu)绳枢:以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替代户枢系门板,形容家里贫穷。瓮,用瓮做。牖,窗户。绳,用绳子系。枢,门扇开关的枢轴。
129.氓隶:农村中地位低下的人。氓,古时指农村居民。隶,奴隶。
130.中人:一般人。
131.赢粮而景(yǐng)从: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赢,担负。景,同“影”。
132.蹑足行(háng)伍: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蹑足,蹈,用脚踏地。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
133.非小弱:犹“大弱”。
134.耰(yōu):古时的一种碎土平田用的农具,似耙而无齿。矜(qín):长矛柄。
135.铦(xiān):锋利。铩(shā):一种矛类长兵器。
136.絜(xié):用绳围量。
137.序八州:给八州按次第排列座次。序,座次、次序,这里是排列次序的意思。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朝同列: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同列,同在朝班,此指六国诸侯,秦与六国本来都是周王朝的同列诸侯。
138.七庙:古宗法制定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
背景
《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文章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斗争的历史图景。
创作背景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这段话意思是说: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朝。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于是作《陈涉世家》第十八。[6]
作品鉴赏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为中国古代社会里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写的传记。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他与谋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们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文章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陈涉世家》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陈涉世家》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体现了司马迁的语言艺术特色。
【《陈涉世家》原文及对照翻译】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11-14
陈涉世家原文03-10
陈涉世家翻译注释03-26
离骚原文翻译「对照翻译」03-15
《师说》原文及对照翻译05-17
《无题》原文及对照翻译03-30
《童趣》原文及对照翻译03-22
隆中对原文翻译「对照翻译」03-29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10-18